您当前位置:> 行风热线 > 留言明细
咨 询
 
问题编号:3570 发表人:2012行评   发表时间:2013/2/16
网友:
城市规划无序、混乱
1、把威海规划成大乡镇,专门规划低楼、窄道,只取悦开发商。城市规划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现代化幸福威海越来越远,应该修宽路,建高楼,向空中要空间,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要。2、威海新修的路还没有八九十年代的路宽,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窄,黄金地段新建的楼甚至没有旧楼高,浪费土地。3、有些地方较乱,见缝插针情况太多,建筑设计风格不伦不类问题突出。4、城市拆迁规划不科学,损害建设单位和群众利益。5、城市规划无序、混乱,无长远性,小家子气。
 
  
回复部门: 市规划局 回复时间:2013/2/17

    城市规划是通过规划方案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和公共政策。近几年,威海城市规划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正确的,也较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规划编制方面
    多年来,市规划局紧紧围绕我市“编制百年规划,建设精品城市”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强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宏观层面,我局编制了《威海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把威海放在山东半岛区域经济中进行大视角地统筹考虑,与青岛、烟台融合互动、错位发展,使我市逐步发展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城市;我局还通过编制《威海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我市的城市空间布局沿海岸线拓展,沿“威海——文登——乳山”与“威海——荣成——石岛”两线延伸,推进威海与文登、威海与荣成城市间的对接速度,并最终形成城市人口规模达到400-500万人口的“威文荣组合型城市”;另外,我局还组织编制了《威海市城乡统筹规划》,将市域5797平方公里土地全部纳入规划视野,统筹整合全市资源,旨在建立未来组合型城市“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城乡一体的保障制度、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城乡一体的教育制度、城乡一体的医疗制度、城乡一体的行政体制”。
    在中观层面,我局在全国首个完成《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的编制,对我市域985.9公里的海岸带做出了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管制政策;我局还在2007年编制完成的《威海市综合交通规划》中提出“举三市之力”解决我市的交通问题的想法,并对我市的空港、港口客运站等对外门户进行了专项设计;2010年,我局根据市区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的情况,组织编制了《威海市区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形成“一环二射、二十一横、二十一纵”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力争打破城市快速发展所遇到的交通瓶颈,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改善中心城区“行车难、停车难”状况。2007年,我局为解决土地及公共设施的供需矛盾,提高城市竞争力,编制完成了《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将行政办公、商业、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七个专项规划集中在一个综合规划进行编制;2011年,我局又根据我市第六次全国普查数据,对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根据我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增加了托老所等公共设施、调整了教育、医疗等设施的配置标准,以更好适应我市发展。2009年,根据我市山海城市特点,我局组织编制了《威海市区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和《威海市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在保护与利用的格局下,划定了市区山地与海岸线的“保护线”,将各项规划措施落实到明确的空间范围。
  在微观层面,我局对市区内的重要城市节点,如金线顶地段、大操场地段、啤酒厂水泵厂地段、双岛湾地段、九龙湾地段等,均通过招标、国际咨询等方式,聘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和设计单位进行城市设计,力争多出精品,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
  二、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塑造方面
   我市的整体空间形象将以海湾轴线为基调,里口山、棉花山自然风景区的自然山体为背景,东部滨海带为主轴,环翠楼绿心为核心发展城市空间,强化山体—城市内部空间—滨海带三个层次之间的渗透关系,构造出山、城、海、岛融为一体的城市整体空间形象。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响亮的品牌,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在保持城市建筑风格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城市轮廓的景观要求及功能布局,分别对我市中心、高区、经区、北海旅游度假区等区域的建筑高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各区域建筑高度控制范围,强化和保护每个片区的风貌特征及高度分区。在某种程度上,对市中心区特色空间、整体风貌保护和强化的压力要大于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中心区仍应主要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保持传统的历史风貌特征。如盲目提高建筑高度、加大开发强度,会加剧中心城区的交通、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压力。
    面对我市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将在今后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规划编制和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一方面适应市区经济区划调整,适时启动市域战略规划的编制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加强城市新区规划的编制和研究,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做好双岛湾、东部滨海新城、环翠科技产业区等区域的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继续按照“国际精品城市”目标,开展市区建筑高度、建筑形象引导等方面的规划研究,保护好我市的城市特色,营造更加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
    三、城市道路交通方面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我局于2006年组织编制了《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确定了我市市区“一环四射,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布局。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市的道路服务能力没有显著提高,中心城区部分路段在高峰时间出现一定程度的拥堵。为此,我局于2010年组织编制了《威海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规划确定的我市近期城市道路发展目标为:构建道路主骨架网络,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为城市交通提供快速、便捷的道路系统;加大道路建设力度,整体提高道路交通容量;构建快速路骨架体系,完善城市发展轴上的主通道,疏通外围组团与中心区之间的通道联系,改善局部交通拥堵节点;初步形成“一环二射,二十一横、二十一纵”的城市道路网络。
    我们应该看到,城市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城市均面临的重大城市问题,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法。从各国经验来看,增加道路网密度、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停车等)、建设快速交通体系、改善交通管理等措施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过宽的道路还可引起车速过快、交通事故易发、行人过街困难等问题,尤其不利于市中心集聚人流和商业气氛的形成。
    四、规划论证和公开方面
    城乡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具有公共属性。我局及时适应《行政许可法》、《物权法》、《城乡规划法》,规划管理从传统的发放“一书三证” 的“被动式”模式,向“电子规划、亲民规划、阳光规划”转变,此外还建立了方案技术审查会、局办公会、规划委员会等会议制度,严格规范审批决策程序,完善规划许可制度,用制度、程序保证规划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规划技术审查制度,主要是对市区各类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初审。通过召集项目设计单位、基层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项目利益主体(如村委、居委会)、有意向的开发建设单位等,就方案进行共同探讨,在焦点问题上达共识,提出规划方案完善意见。
    威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对城市重大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等,在规划正式报批之前,吸纳社会专家、建设单位、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等与项目有关的人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家论证咨询,共同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对规划的公益配套设施、技术指标、规划布局等共同研究,保证规划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完善网站、现场公示牌等公示平台,对建设项目进行批前、批后公示,听取各方意见,并根据合理意见,对规划项目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参与权,保障公共利益。目前,规划项目公示率达到100%。

 满意度调查: 查询密码: 满意 不满意
当前没有网民参与满意度调查。
 
  网友交流

目前还没有网民参与交流。
请对该问题及回复发表意见与讨论:
姓  名: 联系方式:
参与讨论:
尊敬的用户:
留言请遵守以下条例,本网站保留对违反规定的用户进行处理的权利: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尊重网上道德,《威海传媒网》网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的留言会通过《威海传媒网》网站管理人员审批后发布,请勿重复留言。

——威海传媒网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 0631-5191576/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