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岸线,人们首先会想起碧波银沙、鲜贝美蛤。实际上,它的价值远不限于此。研究显示,中国滨海湿地生物种类达8000多种,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基因库。仅辽东湾天然芦苇湿地每年降解去除的氮、磷总量分别达到7632吨和360吨,分别相当于陆源排海总量的8%和2%。作为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海岸线具有涵养水源、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海岸线还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地带,有力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
令人担忧的是,近些年我国海岸线开发强度持续增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此前,我国没有一部针对海岸线管理的综合法律法规,已有的涉及海岸线的法律针对性不强,缺乏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制度。加上我国涉海部门众多,军事、渔业、盐业、交通、土地、城市规划、环保、旅游和临海产业的主管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不利于海岸线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的出台,弥补了这些空白和短板,为扭转海岸线缺少统筹规划、多头管理、管控手段不足的被动局面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办法》加大了地方政府在自然岸线监管中的责任,将自然岸线保护纳入了沿海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希望相关政府和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履职尽责,坚决实现到2020年全国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的目标,把最美的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的海景留给市民。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威海自然海岸线保有率达到47%,为了做好亲海工作,方便市民游客了解不同岸线海域允许开展的亲海行为(分全放开的:可赶海、游泳、垂钓;限制区的:只可垂钓)。哪些是全放开的,哪些是限制区的,你们得结合海洋功能区划,在地图上标注清楚。让市民和外地游客知道亲海边界,亲海权限,亲海权利。让国家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在威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请回复。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