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行风热线 > 留言明细
问 题
 
问题编号:10042 发表人:guest   发表时间:2014/9/30
网友:
市城管办官僚作风,形式主义
市城管办数字采集系统尚不能协调平级部门案件责任归属,下不能体谅基层工作人员辛苦,拼命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压力,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基层案件情况,整天搞形式主义,以考核作为要挟,整天粉饰太平,并不能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案件处置时限漏洞百出,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案件处置流程僵化,官僚作风重,有事处置一个案件还要求这帮大爷,区级平台形同摆设。最可恶的是国庆期间正常采集,工作量与平时一样。敢问市城管办这帮大爷敢协调好基层处置人员加班费问题吗?当是城管办这帮大爷做决定的时候有没有想到顺带发个通知给基层人员解决节假日加班费的问题。请这帮大爷考虑下基层人员的辛苦,每天两三百个案件需要节假日期间处置,还没有加班费。希望市城管办这帮大爷在加班的同时为基层人员考虑一下。
 
  
回复部门: 市城乡建设委 回复时间:2014/10/10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是静止的、局部的管理,而是动态的、全面的管理。由于人流增多等因素,节假日期间成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多发期、高发期,甚至可能发生突发性事件;此外,今年正值我市创城工作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加强该时期的城市管理工作,因此国庆节期间保持案件正常采集。为减轻城市管理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自2012年3月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科学合理设置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时限。我市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住建部有关行业标准建立,精细化管理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标准均按照国家住房建设部B类标准要求设置,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各区、各处置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于今年8月12日开始实施最新修订的立案标准。
二是根据威发(2010)18号《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督导各区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城市管理力量,最大程度弥补工作人员力量的不足;同时要求各区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值班、轮休等制度,确保基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时间休假或补休。

 满意度调查: 查询密码: 满意 不满意
当前没有网民参与满意度调查。
 
  网友交流

留言编号:2318 ·网友:, ·留言时间:2014/10/7

留言:城管工作人员月工资多少?

留言编号:2321 ·网友:, ·留言时间:2014/10/8

留言:城管办弄这个屄养的信息平台,就是不懂城市管理的在帮子二屄,指挥一帮子专业人员干一些没屄用的活。

留言编号:2322 ·网友:还有, ·留言时间:2014/10/8

留言:协管1800左右吧,信息平台就是个做表面文章的东西,劳民伤财,根本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只是做表面文章,互相糊弄来糊弄去的

留言编号:2323 ·网友:, ·留言时间:2014/10/8

留言:城管工作人员月工资2000元。

留言编号:2355 ·网友:, ·留言时间:2014/10/24

留言:建议市长、建委主任查看数字城管采集的案件,看看立案的案件的质量,就知道数字城管的工作人员是多么的不负责任,他们在如何浪费财政资金。

留言编号:2361 ·网友:, ·留言时间:2014/10/25

留言:请纪委监察部门实地调查数字城管,要随机抽查,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对数字城管的评价。威海的数字城管就是一闹剧,一群在浪费财政资金,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数字城管就好比葫芦娃、哪吒调皮捣蛋。

留言编号:2389 ·网友:张飞, ·留言时间:2014/11/6

留言:我不同意楼上的意见,2012年以前,威海大街上井盖破了半个月没人管,垃圾堆了一个星期没人问,最可恨的是我们小区化粪池满了流了半条路也没人来疏通清理,找物业,人家早跑了,找居委会,一百个理由推卸责任。那次真像是无头的苍蝇,到处找人。但是现在,这些事情出了都不用我们去找人来管了,出了问题就有人来问,来管。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社会管理。至于楼上的身份,我推测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被目前的形势约束,失去了自由和弹性,才会发起了牢骚的吧。借用习大大的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共有 7 条留言,共1页:   第一页 (当前是第1/1页) 最后页
跳转到第
请对该问题及回复发表意见与讨论:
姓  名: 联系方式:
参与讨论:
尊敬的用户:
留言请遵守以下条例,本网站保留对违反规定的用户进行处理的权利: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尊重网上道德,《威海传媒网》网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的留言会通过《威海传媒网》网站管理人员审批后发布,请勿重复留言。

——威海传媒网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 0631-5191576/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